问
请问来月经的时候流出了一坨像膜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提问时间:2019-01-01 00:08
答医生回复
-
王一清 主治医师三甲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妇产科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说明这一问题.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铴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1]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有人认为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周期变化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它的周期性变化,而月经是这个周期变化的重要标志.月经周期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下丘脑调节垂体的功能,而垂体又调节卵巢的功能.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卵巢产生的性激素,反过来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即所谓反馈作用;抑制其释放时称为负反馈,促使其释放时称为正反馈.正常月经周期血液内激素的变化与卵巢,子宫内膜的关系如下:在前一月经周期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随之下降,解除了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抑制.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静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促使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及释放.在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卵巢中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并产生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卵泡发育成熟后,体内雌激素出现
一、高峰.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产生反馈作用,抑制促卵泡激素的产生,促进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增多,出现促黄体生成激素峰,触发了排卵.排卵后黄体形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典型的分泌期变化.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暂时降低,随后又出现
二、较低的高峰.黄体分泌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使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减少,黄体开始萎缩.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随之下降,子宫内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发生坏死,脱落而月经来潮.黄体萎缩后,也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再分泌,而开始了另一个月经周期。回复时间:2019-01-01 01:51